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,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,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,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,而小微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,在促进就业、推动创新、增加税收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,在甘肃省,扶贫小微企业更是在助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、实现乡村振兴中扮演着关键角色,融资贷款难题却一直困扰着这些小微企业的发展,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壮大的瓶颈,本文将深入探讨甘肃省扶贫小微企业融资贷款的现状、问题及对策,旨在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有益的参考。
甘肃省扶贫小微企业融资贷款的现状
近年来,甘肃省高度重视扶贫小微企业的发展,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,为扶贫小微企业融资贷款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,各金融机构也积极响应,不断加大对扶贫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,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,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扶贫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。
从融资规模来看,甘肃省扶贫小微企业的融资贷款额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,据统计,截至[具体年份],全省扶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[X]亿元,较年初增加[X]亿元,有力地支持了扶贫小微企业的发展,金融机构还通过开展银税互动、银担合作等方式,拓宽了扶贫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,提高了融资效率。
从融资结构来看,目前甘肃省扶贫小微企业的融资贷款主要以银行贷款为主,占比达到[X]%左右,还有部分小微企业通过发行债券、股权融资等方式获得资金支持,但总体而言,融资渠道相对单一,银行贷款在融资结构中仍占据主导地位。
从融资成本来看,虽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贴息政策,但由于扶贫小微企业风险较高、信用评级较低等原因,融资成本仍然较高,据调查,目前甘肃省扶贫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普遍在[X]%以上,高于大型企业的贷款利率,增加了企业的融资负担。
甘肃省扶贫小微企业融资贷款存在的问题
尽管甘肃省在扶贫小微企业融资贷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,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,亟待解决。
(一)企业自身方面
1、信用意识淡薄
部分扶贫小微企业信用意识淡薄,存在恶意拖欠贷款、逃废债务等现象,严重影响了企业的信用形象和融资能力,由于缺乏信用记录和信用评级,企业在申请贷款时往往面临较大的困难。
2、经营管理水平较低
许多扶贫小微企业经营管理不规范,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,导致企业经营风险较高,部分企业产品单一、技术含量低、市场竞争力弱,难以满足市场需求,影响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还款能力。
3、缺乏抵押物
由于扶贫小微企业规模较小、资产有限,往往缺乏符合银行要求的抵押物,这使得企业在申请贷款时面临较大的困难,即使有抵押物,其价值也往往难以覆盖贷款金额,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的融资难度。
(二)金融机构方面
1、风险评估难度大
扶贫小微企业经营风险较高、财务状况不透明、信用记录不完善等因素,增加了金融机构的风险评估难度,为了控制风险,金融机构往往要求企业提供较高的担保或抵押物,这使得部分企业难以获得贷款。
2、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不足
目前,甘肃省金融机构针对扶贫小微企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还相对单一,不能满足企业多样化的融资需求,一些金融机构的贷款期限较短、额度较低,不能满足企业长期发展的资金需求;一些金融机构的担保方式较为传统,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。
3、服务网络不完善
甘肃省部分地区金融机构网点较少,服务覆盖范围有限,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地区,金融服务空白问题较为突出,这使得扶贫小微企业在申请贷款时面临不便,增加了融资成本和时间成本。
(三)政府方面
1、政策扶持力度不够
虽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,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,部分政策的扶持力度还不够,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,一些贴息政策的覆盖面较窄,受益企业较少;一些担保政策的担保额度较低,不能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。
2、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
甘肃省的信用担保体系还不够完善,担保机构数量较少、规模较小、实力较弱,难以满足扶贫小微企业的担保需求,担保机构的风险分担机制不完善,风险补偿资金不足,影响了担保机构的积极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。
3、监管不到位
在扶贫小微企业融资贷款过程中,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还存在一些不到位的地方,对金融机构的监管不够严格,对企业的贷款用途监管不够有力,导致部分金融机构违规放贷、企业挪用贷款等问题时有发生。
破解甘肃省扶贫小微企业融资贷款难题的对策
为了破解甘肃省扶贫小微企业融资贷款难题,促进扶贫小微企业健康发展,需要政府、金融机构和企业共同努力,形成合力。
(一)企业自身方面
1、增强信用意识
扶贫小微企业要增强信用意识,树立诚信经营理念,按时足额偿还贷款本息,维护良好的信用形象,要积极建立信用记录,提高信用评级,为融资贷款创造有利条件。
2、提高经营管理水平
企业要加强内部管理,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机制,规范经营行为,降低经营风险,要加大技术创新投入,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,增强市场竞争力。
3、拓宽融资渠道
扶贫小微企业要积极拓宽融资渠道,除了银行贷款外,还可以通过发行债券、股权融资、民间借贷等方式获得资金支持,要加强与政府部门、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,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。
(二)金融机构方面
1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
金融机构要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,针对扶贫小微企业的特点和需求,开发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,推出适合扶贫小微企业的小额贷款、循环贷款、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产品;提供财务顾问、融资咨询等综合性金融服务。
2、优化风险评估机制
金融机构要加强对扶贫小微企业的风险评估,完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,提高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科学性,要加强与政府部门、担保机构的合作,建立风险分担机制,降低金融机构的风险。
3、完善服务网络
金融机构要加大在贫困地区的服务网点建设力度,提高服务覆盖范围和服务质量,要加强信息化建设,推广网上银行、手机银行等电子金融服务,方便扶贫小微企业融资贷款。
(三)政府方面
1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
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扶贫小微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,出台更加优惠的税收政策、财政补贴政策和金融支持政策,提高贴息政策的覆盖面和补贴标准;加大对担保机构的资金投入,提高担保额度;建立风险补偿基金,降低金融机构的风险。
2、完善信用担保体系
政府要加强信用担保体系建设,加大对担保机构的扶持力度,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担保机构的设立和运营,要完善风险分担机制,提高担保机构的风险补偿能力。
3、加强监管
政府要加强对扶贫小微企业融资贷款的监管,建立健全监管制度和监管机制,加强对金融机构和企业的监管力度,要加强信息共享,建立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,为金融机构提供准确的信用信息。
破解甘肃省扶贫小微企业融资贷款难题,是促进扶贫小微企业健康发展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,需要政府、金融机构和企业共同努力,形成合力,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,甘肃省扶贫小微企业融资贷款难题一定能够得到有效解决,为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。